上焦篇:湿温 寒湿

发表日期:2015-05-31 | 来源 :www.99yangshengtang.com

  43.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有似伤寒,脉弦濡则非伤寒矣。舌白不渴,面色淡黄,则非伤寒之偏于火者矣。胸闷不饥,湿闭清阳道路也。午后身热,状若阴虚者,湿为阴邪,阴邪自旺于阴分,故与阴虚,同一午后身热也。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湿热之一凉即退,故难速已。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也,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瞑不言。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溃,故洞泄。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湿气弥漫,本无形质,以重浊滋味之药治之,愈治愈坏,伏暑、湿温,吾乡俗名秋呆子,悉以陶氏六书法治之,不知从何处学来,医者呆反名病呆,不亦诬乎?
 
  再按:湿温较诸温病势虽缓而实重,上焦最少,病势不甚显张,中焦病最多,详见中焦篇,以湿为阴邪故也,当于中焦求之。
 
  〔三仁汤方〕
 
  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半夏五钱。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44.湿温邪入心包,神昏肢逆,清宫汤去莲心、麦冬,加银花、赤小豆皮,煎送至宝丹,或紫雪丹亦可。
 
  湿温着于经络,多身痛身热之候,医者误以为伤寒而汗之,遂成是证。仲景谓湿家忌发汗,发汗则病痉。湿热相搏,循经入络,故以清宫汤清包中之热邪。加银花、赤豆,以清湿中之热,而又能直入手厥阴也。至宝丹去秽浊,复神明,若无至宝,即以紫雪代之。
 
  〔清宫汤去莲心麦冬加银花赤小豆皮方〕
 
  犀角一钱,连翘心三钱,元参心二钱,竹叶心二钱,银花二钱,赤小豆皮三钱。
 
  45.湿温喉阻咽痛,银翘马勃散主之。
 
  肺主气,湿温者,肺气不化,郁极而一阴一阳(谓心与胆也)之火俱结也。盖金病不能平木,木反挟心火来刑肺金,喉即肺系,其闭在气分者即阻,闭在血分者即痛也,故以轻药开之。
 
  〔银翘马勃散方〕辛凉微苦法。
 
  连翘一两,牛蒡子六钱,银花五钱,射干三钱,马勃二钱。
 
  右杵为散,服如银翘散法。不痛但阻,甚者加滑石六钱,桔梗五钱,苇根五钱。
 
  46.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俗名为呃),宣痹汤主之。
 
  上焦清阳膹郁,亦能致哕,治法故以轻宣肺痹为主。

  〔宣痹汤〕苦辛通法。
 
  枇杷叶二钱,郁金一钱五分,射干一钱,白通草一钱,香豆豉一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47.太阴湿温喘促者,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主之。
 
  《金匮》谓喘在上焦,其息促,太阴湿蒸为痰,喘息不宁。故以苇茎汤轻宣肺气。加杏仁、滑石利窍而逐热饮。若寒饮喘咳者,治属饮家,不在此例。
 
  〔千金苇茎汤加滑石杏仁汤〕辛淡法。
 
  苇茎五钱,薏苡仁五钱,桃仁二钱,冬瓜仁二钱,滑石三钱,杏仁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48.《金匮》谓太阳中暍,身热疼痛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此热少湿多,阳郁致病之方法也。瓜蒂涌吐其邪,暑湿俱解,而清阳复辟矣。
 
  〔一物瓜蒂汤方〕
 
  瓜蒂二十个。
 
  上捣碎,以逆流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不吐再服,吐停后服,虚者加参芦三钱。
 
  49.寒湿伤阳,形寒脉缓,舌淡或白滑,不渴,经络拘束,桂枝姜附汤主之。
 
  载寒湿,所以互证湿温也。按寒湿伤表阳、中经络之证,《金匮》论之甚详,兹不备录,独采叶案一条,以见湿寒、湿温,不可混也。形寒脉缓,舌白不渴,而经络拘束,全系寒证,故以姜、附温中,白术燥湿,桂枝通行表阳也。
 
  〔桂枝姜附汤〕苦辛热法。
 
  桂枝六钱,干姜三钱,白术三钱生,熟附子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服。

原文地址:上焦篇:湿温 寒湿(http://www.99yangshengtang.com/wenbingtiaobian/143304944676707.shtml)

在本页继续加载

上一篇:上焦篇:温疟 下一篇:上焦篇:伏暑

随机文章

栏目排行

经络穴位大全

中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