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在中国的传统生活中扮演了许多重要角色,这种草香浓烈,极易在田野自然生长的艾草,粗长,叶厚,叶面有细细的白色绒毛。用来入药有性温、祛湿、止血、散寒、消炎杀菌、止咳平喘、安胎的作用。《本草》记载“艾叶能炙百病”,制成艾条能去寒驱湿,散结保健。
长江以南的地区,春季湿气重,易患瘟疫,于是智慧的古人本着“药食同源”的理念,将春天的嫩艾叶混合面粉做成食品,又好吃又可以保健预防疾病。
对于艾角,东莞的不同镇街也有几种不同的做法。莞城及水乡一带,大多喜欢“艾角”的形式,像包饺子一样,把灼过水的艾草剁碎,与糯米粉、粘米粉混合后揉成面皮,包入炒香的花生碎,白糖,或豆蓉。在虎门和长安一带,又以“艾草镬餐”较为常见,就是在大铁锅中,像煎薄饼一样,把艾饼煎得又薄又韧又香。
3.1、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3.2、艾粄: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
3.3、暖菇包: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
3.4、馓子: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3.5、子推馍:“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
1、春菜:以其性甘苦寒而涩肠止血、健脾理气而助消化,有利于肝气和脾气的升发疏泄。
2、春韭:即春天的韭菜,其性温升发,是春天补药,可增加人体胃肠蠕动,起着血管清道夫作用,以其补益肝肾而增加人体抵抗力作用,但对于“热身”或有积火、痰湿者不宜吃用。
3、春笋:性味甘微苦,能解除胃肠燥热、通便理气去瘀,因其含较多纤维素,大便稀溏者不宜多食,风湿病人也不宜食用。
4、枸杞菜:与猪肝瘦肉共用为汤品,可以清肝明目,有利于解郁肝气。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母鸡等协助人体阳气升发之品,并可适当加入人参以大补元气又不致燥热(如选用洋参、生晒参、党参)。
5、枇杷果:性凉味甘酸,可润肺、止渴、下气,适用于痰多咳嗽或一般保健之用。
6、桑堪:含有7种维生素和葡萄糖及人体需要的16种氨基酸,性味甘寒无毒,功能补肝、益肾、息风、滋液。除生食外,有的还喜欢加糖或蜜熬膏,浸酒等食用。
1、饮食调养:清明时期,饮食方面,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的。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时令蔬菜。另外,清明节气中,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例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
2、起居养生:此节气尽管“春瘟”流行,但也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在家坐卧太久。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情,经常出去到森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3、出行养生:清明踏青时,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活动。较少活动的人群,做运动需要量力而行,不应过大。老年人活动时心率控制在105次/分钟以内,呼吸控制在24次/分钟以内,中青年因人而异适当放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
原文地址:清明节吃艾角的来历(http://www.99yangshengtang.com/baojianyangsheng/jieqiyangsheng/14922402771923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