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夏季了,很多人都喜欢游泳,游泳虽然是一项好玩又健身的运动,但是游泳一定要注意卫生,近日,一4岁女童因到泳池游泳而不小心感染了性病,那游泳都要预防哪些疾病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下吧。
4岁女童小莉(化名)频繁抓挠下部,父母带其到医院就诊发现竟患上了淋病,百思不得其解,医生判断为游泳时传播。
医生表示,当时检查发现小莉是淋球性感染引发了幼女外阴炎,而其母亲也查出了淋病,母亲直言此前曾一起去游泳。医生判断可能是母亲患病自己不知道,游泳时传染给孩子,也有可能是母女俩游泳时双双被其他人传染。“近半个月来妇科病患者有所增多,平均每天会接诊100多个,半数都是滴虫、霉菌、淋菌性阴道炎等,这其中又有过半人表示曾去泳池游泳。”
医生分析,游泳引发妇科病,一方面与泳池等卫生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个人体质有关。如有患病的人下水,就可能通过池水传染给其他女性,但由于个人免疫力不同,有的人会感染,有的则不会感染。同时,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女性游泳应尽量选择流水或循环消毒的泳池。经期前后一周左右、经常注射抗生素、抵抗力差者不要去。游泳时不要穿泳衣坐在游泳池边或公共椅子上,不要共用毛巾等。游泳后注意用清洁剂或有些卫生巾自带的保护液清洗阴部,一旦出现不适及早就医。
泳池“泳病”究竟有哪些?为了防止泳病上身,在享受夏季清凉的同时,如何做好防护工作呢?
急性结膜炎
医师提醒游泳者:“红眼病”每年6月份至8月份的感染率是1月份的两倍,而且发病者以经常游泳的人居多,究其原因,没有经过充分消毒的游泳池是传播的重要途径。红眼病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沾染病毒的手、毛巾、水等都可以成为媒介。此外,沙眼衣原体也可通过游泳池水传染,使健康人患上沙眼。”
预防:游泳时佩戴泳镜,下水前后都要点眼药水。游泳时不要用手揉眼睛,游泳后及时洗脸洗澡,注意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当眼部有痒感、异物感或灼热感,特别怕光,结膜充血,有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时,应当马上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眼药;同时自觉地和他人保持距离,不要去公共游泳池游泳,以免传染了他人又加重病情。
皮肤病
专家表示:患有脚癣、体癣等真菌感染皮肤病的人在游泳时有可能将疾病传给他人;脓疱疮等细菌感染造成的皮肤脓痂也很容易在水中播散。疥螨、阴虱等寄生虫一般不会在池水中传播,但容易经共用物品传染。这些疾病一旦不慎感染,比较难以治疗,给患者造成许多烦恼。
预防:自备游泳用品。自带衣物储存袋和泳衣、泳帽、泳巾、拖鞋及洗浴用品,最好不要多人合用或交换使用。公共游泳池的更衣室通常都比较简单,凳子、马桶、储物柜都是共用的,难免沾上细菌。所以在换衣服的时候,尽量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凳子,换下来的衣服也要用干净的袋子装好,特别是内衣最好裹在外衣里面装好。游泳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两小时,游泳之后要及时淋浴,因为游泳池的水中含氯比较高,对头发、皮肤有一定的腐蚀性,泳后一定要立即洗澡,把身上的氯和粘附的细菌洗掉,保持身体的清洁。
胃肠道疾病
教授表示:游泳时难免吞进少许池水,初学者和儿童吞进的池水会更多。调查显示,未成年人游泳45分钟时吞进的池水体积大约在37毫升,成年人则在16毫升左右。当池水中致病菌数目较多时,吞入池水就有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表现为腹泻等症状。此外,在泳池中因“吞入“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而引起的腹泻就更常见了。
预防:游泳后不宜立即进食,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诱使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游泳时戴好鼻夹和耳塞,注意及时换气,避免呛水,游泳后及时清理口鼻。如果游泳后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话,不要耽搁,及时就医。
妇科疾病和性传播疾病
医师认为:其实相对于池水,公共设施诸如更衣室、凳子、毛巾、泳衣、栏杆等反而更加容易成为各种性病病原体的传播途径,而这些恰恰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几乎每个游泳过的人都会在里面冲澡,毛巾等洗浴用品常常胡乱搭在栏杆、水龙头上,这样很容易传染性病,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人更是如此,同时也带来了传染妇科病的隐患。
预防:尽量不要去人特别多的泳池游泳,洗浴用品自己放在准备好的袋子里,换下来的衣服不要乱放。除了毛巾等不能和别人共用之外,也不宜随手搭在栏杆上。游泳之后的泳具和泳衣回家及时清洗晾干,不要和日常衣服放在一起,以免污染。
原文地址:4岁女童泳池游泳染性病! 游泳都要预防哪些疾病(全文)(http://www.99yangshengtang.com/baojianyangsheng/yangshengzixun/1436418381809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