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保健 中医怎样解释糖尿病的症状(全文)

发表日期:2016-05-27 | 来源 :www.99yangshengtang.com

【导读】糖尿病中医保健,很多患有糖尿病的朋友苦于寻找保健的方法,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中医对糖尿病症状进行保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读糖尿病中医保健方法。

一、中医解释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中医认为,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属肺,主要表现为口渴多?;中消属胃,表现为多食善饥;下消属肾,以多尿为主。因此,糖尿病便具有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1、多食

“肥者令人内热”,内热可以理解为身体里面很热,身体里面一热,就会伤胃,等于胃的外围热了,导致消化加快。比如说烧一锅饭,如果火很旺,很容易被烧焦。在人体内的表现,胃里面的东西很容易被消化掉,它是“内热”导致的。相反,如果下面火一点没有,那么饭肯定是生的,在人体叫完谷不化,完全没有消化。这是阳虚的表现,刚好跟“内热”相反。

2、多饮

口渴才会多饮。?口渴是因为阴虚,如果有胃热,津液更容易被消耗,口渴就会越重,好比汤锅里的水,火势越旺,水液被蒸发得越多,在体内表现的就是水分越少。这跟热天人容易口渴的道理是一样的;脾是升津的,脾不能升津,不能上输津液到口中,也会导致口渴,就像输送泵一样,压力不够就不能把水送到高楼上,楼上的人就没水喝;脾能产生气血津液,原本要不断补充人体津液,它的功能降低了,津液产生少了,身体出现阴虚,导致多饮。

3、多尿

水液代谢,脾是主力之一,它主运化水湿,脾阳不足,运化无力,不能把我们吃下去的水谷转化成精微物质,也就是气血津液,反而导致水湿停蓄,往前阴走得多就是多尿,往后阴走得多了,就是泄泻,当然这也跟肾有密切关系,因为肾主二便,脾肾阳虚,肾失其合,过度的开,出现多尿,就像水闸不能关闭一样,水就会无度地流失。


糖尿病中医保健 

4、体重下降

脾是后天之本,是产生气血的地方,脾出现问题,不能把食物转化成气、血、津、精、液,这些都是充养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缺乏必然出现形体消瘦,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说自己吃得很多,就是胖不起来,因为脾不能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成有用的物质。比如热体的人消耗了气血,中医里讲“壮火食气”;再比如过多的排泄,大便一天数次且不成形,都可能导致形体消瘦。

二、中医解读糖尿病常见的三种类型:

1、气阴两虚型

这一类型往往形体消瘦,脸色苍白,舌质比较淡,这是气虚;还有就是阴虚,口渴多饮,他自己觉得热,这个热从里往外发散,舌质发红,或者手足心热,这种气阴两虚型在临床上最常见,病人来的时候我们问有什么症状?他就会说常常觉得自己很累,没力气,虽然用了降糖的药来治疗,血糖控制正常了,但是他仍然觉得累。

2、阴虚胃热型

阴虚胃热,症状是口气热臭,哈出来的口气很臭,去口腔科也看了,说牙齿没有问题,但有口臭。还有一个可能常伴有牙龈出血。这个讲跟胃有关,不是跟口腔有关。有人说糖尿病常见有口腔疾病,比如牙龈炎,但在中医里讲,还是跟胃有关系,要清胃热,胃热清了以后,牙龈出血就会消失。

3、痰瘀互结型

这个痰瘀互结型可能常见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病人,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最主要是跟痰有关,有人会说痰跟脾有什么关系?有这么一句话叫“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我们能够看到的痰往往都是有形的痰,这里所讲的痰是无形之痰,能够确切看到的比如说舌苔,舌苔看上去偏于白腻的,这跟痰有关。我们说了脾主运化,水湿不能被运化走,留在体内了,就形成了痰湿。

痰跟湿是异名同源的物质。比如糖尿病肾病出现的蛋白尿、浮肿,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脂肪代谢异常,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形成,血管容易闭塞,这样就容易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皮肤病的瘙痒等,中医认为这是痰阻气滞,血行不畅引起的,我认为都与脾不升清,不能健运有关,因此治疗时,常用健脾益气,祛痰化瘀的方法治疗,常常取得满意的疗效。糖尿病并发症未发生时,不会引起糖友的关注,但是一旦引起注意时,往往都比较严重了。

三、中医推荐的滋养脾阴化瘀汤:

滋养脾阴化瘀汤

组成:黄精、怀山药茯苓、白扁豆、丹参益母草各15g,葛根10g,薏苡仁、地骨皮各20g,炙大黄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糖尿病中医保健 

功效:滋养脾阴,兼活血化瘀。

方解:方中滋养脾阴药物,首推黄精,《本草便读》中日: “黄精,味甘如怡,性平质润为补养脾阴之正品。”且脾性喜甘恶湿,配伍平补之品白扁豆、薏苡仁、怀山药、茯苓诸药既入脾经,能滋补脾阴,滋而不腻,补而不燥,又能健脾除湿,行而不滞。脾以升为健,所以在滋养脾阴的同时兼顾升提脾气尤其重要,伍用葛根起升津化液之功,促进营津上升,精气布散,鼓舞胃气上行而生阴液。若兼有阴虚火旺证候,选加地骨皮,其药味甘淡微寒,既能滋养脾阴不足,又能清退虚火,但剂量宜大,一般不少于20g。用活血化瘀药物炙大黄、丹参、益母草常有伤血之弊,甚可伤及脾阴,滋脾阴药又有碍化瘀之过,因此化瘀药与滋脾阴药配伍,化瘀而不伤脾阴,滋阴而不滞血。

看了以上介绍的中医关于糖尿病典型症状的解释,你了解了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与症状表现了吗?糖尿病患者不妨尝试中医疗法治疗糖尿病。

原文地址:糖尿病中医保健 中医怎样解释糖尿病的症状(全文)(http://www.99yangshengtang.com/dazhongjiankang/tangniaobing/1464302693147127.shtml)

在本页继续加载

随机文章

栏目排行

经络穴位大全

中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