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室性心律失常怎么办
1.1、室性心律失常西医治疗
对室早患者应在病因治疗基础上,使用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减少室早的级别和数目,以降低猝死的危险性,对于良性室早,无正者通常不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症状且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可选用副作用较小的抗心律失常药如美西律、β受体阻滞剂、目的在于减轻症状而不是完全消除室早。
对室速患者治疗除针对病因(补钾、停药)外,首选25%硫酸镁1-2g静注,奏效后继以1mg/min静滴,连用12-48/h.异丙肾上腺素曾作为首选药物(0.5mg/500ml静滴),因用量过大可导致室颤现已少用,若药物治疗无效,可用食管心房调搏或历史心内膜起搏,通常起搏频率为100/min,多能控制室速(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1.2、室性心律失常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给以中医药治疗。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定搏灵口服。
2、室性心律失常发病原因有哪些
2.1、室性期前收缩
病因: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患者。
2.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病因: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
药物中毒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氯喹、洋地黄及锑剂,拟交感神经药物过量等。
低血钾或低血镁。
低温麻醉、手术及心导管检查等机械刺激。
少数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2.3、室颤
病因:常见于临终前、急性心梗、严重低钾等。
3、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
二级预防,主要针对发生于无急性冠心病事件时的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的生存者。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应首选ICD,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总的来说不可靠,其中:1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改善病人预后,且显着增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死亡风险。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即β受体阻滞剂,为降低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猝死和总死亡率的唯一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级预防的首选药物。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可减少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猝死风险,但对所有原因所致死亡率的降低不显着。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胺碘酮是β受体阻滞剂之外唯一能够减少心肌梗死后(无论是否有室性早搏或左心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猝死风险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可作为无条件接受ICD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级预防的药物,或与ICD联合使用。
1、一般护理
休息。病人心律失常发作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时应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休息时避免左侧卧位,以防左侧卧位时感觉到心脏搏动而加重不适。
饮食。给予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防便秘;避免饱餐及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2、病情观察
连接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心律变化,及早发现危险征兆。及时测量生命体征,测脉搏时间为1分钟,同时听心率。病人出现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RonT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二度II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监测电解质变化,尤其是血钾。
3、抢救
配合准备抢救仪器(如除颤器、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等)及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其他抢救药品,做好抢救准备。
4、用药
护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防止毒副反应的发生。
心功能不全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很高,其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较多见。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猝死危险性高,大多由恶性或严重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
其治疗目的是减少或消除心律失常,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防止其发生心源性猝死等危险。治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心功能不全的基础病因或基础心脏病的治疗。
2、对心功能不全本身的治疗。
3、针对心律失常的对症治疗,包括寻找并消除促使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因,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非药物治疗。
治疗心功能不全患者室速的药物选择时应注意:ⅲ类钾通道阻滞剂,以胺碘酮为主,可降低心脏性猝死,对总死亡降低可能有益。ⅱ类交感抑制剂,使心脏性猝死率降低,总死亡率降低。ⅰ类钠通道阻滞剂可能增加心衰猝死危险,不宜用。
原文地址:室性心律失常怎么办(http://www.99yangshengtang.com/yangshengrenqun/laorenyangsheng/14965597401969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