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解除诱因
一些痉挛和各种外界刺激因素有关系,在治疗前要尽量消除容易诱发肌肉痉挛的因素,如发热、结石、尿路感染、压疮、疼痛、便秘和加重肌痉挛的药物等。通常诱因解除后,肌痉挛的症状会减轻。
1.2、姿势和体位
某些姿势和体位可减轻肌痉挛。患者应从急性期开始采取抗痉挛的良姿体位,可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模式体位,可减轻肌肉痉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斜板床站立,也可减轻下肢肌痉挛。脑瘫患儿的正确抱姿等。
2.1、全身性原因
高热、癫痫、破伤风、狂犬病、缺钙等都可引起抽筋。
2.2、局部性原因
腓肠肌(俗称小腿肚子)痉挛,常由于急剧运动或工作疲劳或胫部剧烈扭拧引起,往往在躺下或睡觉时出现。
2.3、睡眠姿势不好
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在脚面,或长时间俯卧,使脚面抵在床铺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绝对放松状态,引起肌肉“被动挛缩”。
3.1、在病情初期的时候,多表现为一侧的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并且逐渐缓慢的扩展到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会更加的引人注意,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累及到同侧的颈阔肌。
3.2、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可表现为快速、不规律、阵发性的抽搐。在病情初期的时候,抽搐比较轻,之后会延长到数分钟或是更长,间歇时间逐渐的缩短,抽搐会逐渐的频繁。
3.3、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如果发生的话常常是两侧先后起病,多数为在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较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见报道。
肌肉痉挛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强直收缩的现象,会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难忍,很难动弹。抽筋常常在运动后发生,脚部经常酸痛抽筋很有可能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若肌肉抽筋的时间很长,则可使用热敷或冷敷的办法来减轻疼痛,或局部的喷洒或擦一些松筋止痛的药水或药膏也很有效。万一很容易再次发生抽筋,则需考虑肌肉是否过度疲劳、或脱水,前者则必须停止活动休息,后者则需补充水份和电解质。应多喝生水或含有丰富铁质的食品,瘦肉、鸡蛋的蛋白、菠菜、包心菜、芹菜、水果等等都是最佳的治疗食物。多吃含碱性物质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1、现代医学认为面肌痉挛多数是由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感受风寒而痉挛,导致神经组织压迫、水肿所致,所以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可采用西药治疗以促使局部炎症、水肿的消退,促进面神经功能尽快的恢复。这些面肌痉的预防比较重要。
2、临床配合穴位激光照射、理疗等局部治疗也是较为有效面肌痉挛的预防方法。于急性期在茎乳孔附近部位给予热敷,或给予红外线照射、超短波透热;低功率氦-氖激光器照射患侧四白、颊车、阳白等腧穴,都有利于消除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面肌痉挛的疼痛。
3、避免偏瘫患者局部面肌的过度刺激,勿经常擦脸,过度按摩瘫痪的面肌痉挛,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这也属于面肌痉挛的预防方法。
原文地址:肌肉痉挛如何处理(http://www.99yangshengtang.com/yundongyangsheng/jianfeisushen/15250719312180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