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太极拳是内家拳,而内家拳讲究内功修炼,因此,没有内功就称不上太极拳。传统太极拳讲究周身一家,内外相合。有外功而无内功只是做手划动作,没有内功配合,又怎能做到内外相合?也不可能达到至高技击水平的。而太极内功的产生及其作用,又在于功夫的修炼,能产生内气,才能产生功效。脊髓炁化功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导引功法,首先要求在“松”的基础上,也就是在静的前提下(松后方静)进而“内动”脊柱,以至全身。
脊髓炁化功的原理
脊柱是人体结构之“纲”,“纲”举则目张。整个脊柱为人体之中轴骨,是确认人之左右、前后和上下的定位标准,它由33个椎骨连接而成。脊椎骨上下连接,是脊髓神经所在部位。人体姿势体位,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从应力结构都以脊柱为中轴,构成正常状态下的平衡支点。从广义而言,脊柱作为一个整体,其结构是一个多内容的综合体。脊柱内自上而下有一条管子叫椎管,内有脊髓、脊神经根和脊模。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在脊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这些结构上接于脑,向外连于身体各部的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功能涉及面十分广泛。
脊柱之所以能进行局部和整个全长运动,是因为在脊柱的前方、两侧和后方有许多层次不同长短不等的肌肉,这些肌肉在神经和脑的支配下,做出随意的多种运动,运动过程中不仅产生动力效应,同时还产生信息,传人脑后形成体位感觉,这种信息有兴奋脑开发和锻炼大脑的功能。从脊柱的结构可以看出它在人体内的地位,进而论证脊髓炁化功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脊髓炁化功练法:
全身放松,口唇轻闭,舌抵上腭,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趾要松、平铺)。双膝微屈,但关节要滑利(微微在动),屈中求直,两臂自然下垂。阖目(轻轻地闭起双眼)内视整个脊柱,意念由尾骨(骶椎)开始,做极为轻、柔、圆、慢的左右微微地横向摆动,一节节地经过腰椎、胸椎和颈椎,依次向上摆动。然后,意念沿颈椎一节节地向下放松摆动。一节动,节节动,节节贯串,从而觉察体内产生内气鼓荡。同时,要以脊柱轻轻地带动肘关节、腰、胯、手指和脚趾一齐蠕动,两臂向左右横向摆动,幅度以轻动轻灵自如、连贯圆活为宜。具体讲,就像钟摆一样,既可以摆过去,又能够摆回来(由上到下,再由下到上为一遍,男单遍,女双遍。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而选择遍数)。
收功:接上势,两掌由体侧平举至头上,手心对百会穴,然后变手心向里,经面前、胸前下落交叠扶于脐下三寸处(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此时要透过脊柱去洗髓观想(由上到下,由下到上地往返观想全身的骨髓)。之后,慢慢开目(开目后不可分神),视而不见,平视片刻,两掌放下,待气感渐渐消失后,练功完毕。古人云:“髓净则见”,人之身有内有外,“洗髓”能“清其内”,说明存在神于髓,并上下往来,日久可内外照见。
脊髓炁化功的特点:
一是强调在缓慢柔和放松(松空、松净、松无)的心静状态下活动脊椎脊髓,再加命门和两肾的左右旋转,按摩式的运动,以掌握得气方法。抓住了这个关键的一环,必然事半功倍。
二是强调练功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是强调内动,特别是强调脊椎的动。脊椎一动全身都动,通过动而达到练功目的。
四是强调意念活动要放开,要面向宇宙无限扩展。
五是强调吐纳气息要与自然相通,要把宇宙能量纳入到自身中来,为我所用。
简言之,脊柱在静态和动态中它都是人体应力的中心。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细微的地方,许多语言之外和字里行间的东西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必须亲自指导才行。
脊髓炁化功的诀窍
本功法主要是锻炼“腰隙”的开合,是内在的东西,外人看不见。这开合互寓,内开之时外也开,外合之时内也合。正是“源动腰脊”“内动不令人知”的诀窍所在。太极拳的开与合是多层次、多阶段的。功夫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四肢百骸无不在开合。正如北京吴式太极拳明师高壮飞说:“当我们运化背圆与拔背的运动时,不能忽略夹脊穴中间要夹着督脉,不管是开与合都要有‘夹’着一个缝隙,这个中间的缝隙的感应可以说是后背的‘中线’,它是被动形成的,可以说是‘动中有静’,反过来讲它也是不失中的一种感应,这在练功上身要去悟,要去实践运用”。尾闾正中、旋腰转脊始终贯彻在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中,要注意“气”是以意运化的,以练气为主,注重内气的培养与修炼,从而使周身关节彻底松开,贯注于骨缝之中。练拳时每势起承转合,腰脊间要虚,要求再松一松腰脊(只是用意一想),这也是开合。
太极先贤们从实践中悟出“腰没有松开,未悟道开合”。从太极内功而言,开与合应该在腰脊间,开合在太极拳运动中具有主导作用。陈式太极拳传人陈鑫大师曾有:“一开一合,是尽拳术之妙”的精辟说法。纵观太极拳开合的论述颇多,如胸背开合,呼吸开合。就推手而言,逢开必合,开为吸人拿化,合为呼出放打等等。太极技击大师王培生云:“何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此气由上而下谓之合;由腰行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由下而上谓之开。开便是吸,合即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筹,渐至从心所欲,也就是说再没有不如意的地方了。”这说明脊柱“腰”的煅炼在太极拳内功精进和技击上占重要地位。太极拳的内劲运转是以腰脊来带动并贯注于四肢梢端的,由内(脊髓)及外(肤毛)和整个身躯都在相应地变化。若不讲腰脊间的开合,则无太极拳内功可言。为此,吾师认为:太极拳论中的“腰为轴”、“腰为纛”,究其实质是腰脊间反映出来的开合。欲追求太极拳高层次修炼者,若不懂开与合重在腰脊间的拳理,则难以达到神明境界。
脊髓炁化功的关键
太极拳以腰脊为练功之本,运动的整体性关键在腰脊。违背了这些规律就失去了拳术的整体性。腰脊是人体上下转动的枢纽(关键),它对调整人体重心的稳定是有其实际意义的。正常人的脊椎骨是“S”形的,练拳时务求把“S”形的脊椎骨节上下虚虚对准和放松,合得住就是了,其关键在腰脊命门穴为中心的左右腰隙的转换。腰脊练好了,把脊髓厢化,使内劲通过腰脊间的开合,腰脊旋转的离心力传导而贯注于四肢尖端,贯穿在练拳和推手当中,效果可达事半功倍。“以意领气”、“以气洗髓”、“以髓化炁”、“以气化劲”的方法是太极内功的另一种高层次修炼法,其对打通小周天有一定的作用。太极拳论云:“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力由脊发”、“气敛人脊骨”等等,都说明腰脊为太极拳精气之源泉。因此,拳论对“腰脊”的论述是经典要言,绝无差异,我们练不好是我们理解有误。“以腰为轴”,分而言之,则分活轴,还是死轴?因此,我们不能刻意而执着的只在太极拳表面上下功夫,要用虔诚的心理去寻找太极拳真正的训练方法。
原文地址:太极拳脊髓炁化功(全文)(http://www.99yangshengtang.com/yundongyangsheng/taijiyangsheng/141957714468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