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忌雨”和“防“疰夏””习俗

发表日期:2016-10-16 | 来源 :www.99yangshengtang.com

夏至“忌雨”的习俗

夏至“忌雨”的习俗,其实就是一种气候期盼。古时农家把夏至半个月分为头时(前三天)、二时(中间五天)和末时(后七天),农人最怕的就是"时中下雨"和"时末打雷下雨"(《清嘉录》)。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反映了古代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处境,因为夏至半个月打雷下雨,多半具有梅雨特征,对农作物生长弊多利少;而夏至半月台票过后,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时节,作物开始需要水分了,所以农家都盼望分龙日(即农历五月二十日)以后,老天能及时下雨。至今,我国许多农村还流传着这样的气象谚语:"二十分龙二十一雨,石头缝里都是米。

夏至之日防“疰夏”

“疰(zhù) 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源于天气的暑热和体质的虚弱。古人预防疰夏一般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这一时段的习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的风俗;第二阶段则从夏至开始。有关"夏至防疰夏",各地都有一些"吃"的风俗,《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等果品,谓食之不疰夏。"

(注:疰夏:中医指夏季长期发烧的病,患者多为小儿。多由排汗机能发生障碍引起。症状为持续发烧,食欲不振,消瘦,口渴,多尿,皮肤干热,天气愈热体温愈高等。

原文地址:夏至“忌雨”和“防“疰夏””习俗(http://www.99yangshengtang.com/baojianyangsheng/jieqiyangsheng/1476581185176568.shtml)

在本页继续加载

随机文章

栏目排行

经络穴位大全

中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