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卧床休息能消除引起进一步压缩性骨折的应力,减少骨折的微动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对神经的刺激,减轻疼痛。
1.2、治疗骨质疏松,外源性地补充氨糖会使骨骼的代谢保持平衡,使骨骼中无机物有必要的支撑和连结。
1.3、加强护理及支持治疗是预防老年人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肉萎缩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安全度过骨折急性期,腰背肌功能锻炼能加强脊柱动力性稳定。
1.4、外科手术,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外科干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由于骨折病人的年龄偏大,且大多数都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使治疗增加了复杂性。
另外,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在生活中要注意上下楼梯用扶手,避免服用影响平衡的药物,夜间外出不要在昏暗处和有积水路面行走,穿合脚的鞋,不穿高跟鞋、扡鞋外出,雨雪天尽量减少出门,行走时注意脚下台阶等。
腕部骨折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当人要摔倒时,多会反射性地伸出手掌触地来支撑保护身体。
常见骨质疏松的骨折部位还有椎体骨折,多发生在脊柱的腰椎及胸腰段部位的椎体。人体骨质疏松发生时往往首先累及脊柱的椎体,使椎体内起支撑作用的骨小梁在数量上变得减少、质量结构上变得脆弱。严重者的椎体像一座失去柱子支撑的空房子,徒有四壁。一旦受到外力刺激,如跌坐伤的发生,其疏松空虚的椎体很容易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即椎体压缩性骨折。这时病人腰背痛症状进一步加剧,有的疼痛会放射到腹部。起卧活动受限,驼背畸形也愈发明显。
3.1、维持骨量尽量减少骨量丢失,青少年时代提高骨峰值量,这就要求膳食中保证钙的供给,饮食合理搭配。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还应给予钙制剂,保证每日钙摄入量在1000毫克左右,同时还可以补充维生素D制剂,以利于钙的有效吸收。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多进行产外活动,保证充足的日晒,以利于钙的吸收,对于中老年人,一旦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应积极治疗,不要等到发生骨折了再治疗,那时治疗效果极差。总之骨质疏松重在预防。
3.2、对于老年人,应加强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提高肌肉的力量及关节的灵活性,对抗一定的外力,减少外伤的机会。
3.3、延缓大脑和视力的减退,提高机体应激反应能力。
3.4、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项目,不要运动量过大,重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骨质疏松所引起的脆性骨折是老年人最主要骨折原因。除骨骼本身退化的因素外,老年人视力、听觉等感觉器官功能衰退及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功能退化,使老年人跌倒和外伤的几率明显高于年轻人,以上是骨折发生的重要诱因。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并发症,亦往往是骨质疏松患者首次就诊的原因。骨质疏松症这种隐匿性病变,有骨痛症状者不足60%,又常常与退化性骨关节炎的疼痛发生混淆,容易被忽视。
有数据表明,如果出现低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强烈提示还会再次发生骨折。同时有文献指出,在60~74岁这个老年群体中,若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再发骨折的危险度将增加1.5~9.5倍。
质疏松患者遭受着病痛的困扰,骨质疏松症的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骨质疏松经过了"无声期",就会出现乏力、抽筋以及胸、背、腰、膝等部位的疼痛,由开始的腰背酸痛发展到全身的疼痛,活动量大或劳累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严重者可能导致驼背身高降低。此外骨质疏松患者还可出现掉牙及内脏压迫等症状。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旦发生骨折,骨折部位会出现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脊柱椎体单个或多个椎体发生楔变,致身高变矮和驼背畸形。
此外,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表现为全身性的骨质疏松性骨痛。特别是双侧下肢及腰部疼痛,常常容易与腰椎疾患混杂。一旦确诊应请专业医生指导用药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痛的最大特点是抗骨质疏松治疗有效,即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后,疼痛迅速缓解。
原文地址:骨质疏松的人骨折怎么办(http://www.99yangshengtang.com/yangshengrenqun/laorenyangsheng/15182469512130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