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春季,在这个潮湿的季节,用传统的艾灸疗法祛除体内湿气效果最理想,可以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下面小编就教大家几个艾灸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春季湿气重,易引发“湿症”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一种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总之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而眼下阴雨连绵的回南天,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
二、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
如果最近两周内常有以下表现,就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了。
口中发黏舌苔腻:湿性黏腻,所以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这是因为湿邪入里伤及脾阳,脾运失常,而“脾又开窍于口”,所以导致食欲的改变和口味的异常。除口中发黏外,还应伴有吃什么都没胃口,苔很黏腻。腻而色白,为寒湿;腻而色黄,为湿热。
胸腹胀满小便涩: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经络,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涩。
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头为诸阳之会,湿困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因此,感受湿邪后,头重头沉犹如被布包裹之感。脾主肌肉和四肢,湿伤脾阳,可出现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四肢困重乏力。湿邪留滞于经络,则关节疼痛。
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但黏而不清利,便完后感觉不爽。
三、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
2、艾灸后,不要立即冷水洗手或洗澡;
3、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4、要循序渐进,初次施灸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以后再加大剂量;
5、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晕灸症状后,要立即,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6、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7、空腹及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
8、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9、身体发炎的部位禁灸。
四、饮食配合
平时饮食上尽量少吃或不吃寒冷油腻、甜食、饮酒外,可侧重多吃些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冬瓜、赤小豆、白扁豆等。(天下养生网)如湿邪较重可适当吃些中成药治疗,如二妙丸、平胃散、参苓白术散等,每天服用1-2次,一般连服5-7天即可。
祛湿汤:
健脾祛湿温补汤
材料:淮山10g,茯苓10g,溪黄草10g,猪骨若干(脾胃差的选猪肺、猪脾脏更佳)
做法:整锅煲老火汤
和中化湿汤
材料:木棉花15g,鸡蛋花15g,槐花15g,薏米15g,猪肘瘦肉50g,炒扁豆15g,陈皮或砂仁6g
做法:整锅煲汤
五、推荐4个养生穴位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
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六、春季艾灸除湿效果最佳
中医认为,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消肿散结及养生保健的作用,对春季除湿邪更是有它法所无法替代的良效。
胃脾除湿: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如果体内湿气很重,肠胃不适,可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施灸2到3个周。养生保健可每周1-2次。
推荐:李时珍极品无烟艾条、艾柱、艾灸盒
头晕头痛、精神不振:用艾条温和灸定神安眠: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上床仰卧,由他人将清艾条点燃,对准足底涌泉穴施行温和灸,双足每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
补肾固元:用艾条灸关元穴5-10分钟,或用艾罐灸30-40分钟。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指下缘处取穴。长期施灸有理气和血、补肾固元之功效,能治疗湿热滞下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及妇科疾病。治疗疾病隔日1次,连续施灸1个月。
七、艾灸4个基本施法
温和灸
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治疗或保健的穴位,距离皮肤3-5厘米左右。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
回旋灸
将艾条点燃端先在选定的穴位熏灸,距离皮肤3厘米,至局部有灼热感时,在此距离做平行往复回旋施灸,以局部潮红为度。
间接灸
施灸时,在皮肤与艾炷之间加上生姜、蒜片、食盐、附子等物隔离,可以增强功效和减少刺激。生姜、附子可加强其温阳补益的作用,多用于补虚助阳;鼓饼隔物灸则多用于散泻毒邪。
艾罐灸
把艾叶磨碎了之后做成艾绒,装进带小孔金属罐子里,点燃艾叶,把罐子装入小布袋,再包一层毛巾,然后放在穴位上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发热为宜。
原文地址:春季艾灸养生 4大方法可祛湿(全文)(http://www.99yangshengtang.com/zhongyiyangsheng/zhenjiuyangsheng/1427605332626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