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针灸意外处理方法
医生提到,常见的针灸意外包括患者晕针,施针不当导致针体断裂,部分针体留在患者体内,止血不当导致皮下毛细血管出血不止引起的瘀斑等。
1、晕针:遇到患者晕针应当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2、针体断裂:因为针灸的针比较细的缘故所以可能会出现断裂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患者不要紧张,防止断裂的针陷的更深。如果断裂的针有一端孩子体外,那就可以直接用镊子取出,如果断针已经陷入体内就要通过外科的手术取出。
3、皮下瘀斑:人体的一些部位由于肌肤比较的薄,血管也比较多,所以在针灸完之后按压伤口的时间也要相对长一点。因为如果按压的时间不够就会导致血流不止,很容易造成皮下瘀斑,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要尽快的用冰来敷伤口,或者用热毛巾来促进血液循环。
针灸时7大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原文地址:中医针灸的作用 了解常见针灸的处理方法(2)(http://www.99yangshengtang.com/zhongyiyangsheng/zhenjiuyangsheng/144557649695304.shtml)